用户协议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美丽的文瀛湖畔,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和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校合并筹建,2006年3月正式成立,7月1日挂牌。现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4.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1.14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电子期刊100.6万册。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1976人,硕士研究生249人,继续教育学生9747人。教职员工2677人(其中附属医院501),其中专任教师15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82人,博士教师301人。设有21个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0门。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山西省一流学科12个。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校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近年来,与华为集团、人民网、晋能集团等220多家企业开展高端合作,建成244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获国家新工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新农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7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结合、重在培育。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4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131”人才12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三晋英才”67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5人,特聘教授18人。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推进科研提质增量。建有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智库,1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有2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集群建设项目、1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A类)、1项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产业学院)建设项目。近三年主持校外科研课题795项,发表学术论文346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72篇、SCI收录论文521篇,出版著作205部,获省级奖励50项。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拓展开放办学空间。与国内6所高水平院校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民网、晋能集团、晋能控股、地方人民政府等2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高端合作,建成244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协同共建云冈学学科体系。与美国布鲁姆斯堡大学、英国贝利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德国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等20余所海外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学校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280位、省内第6位,毕业生质量列全国第181位、省内第5位。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站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历史节点,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实施“1310”战略和“兴文科、强医学、振工科、精师范”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区域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类别 | 专业名称 |
---|
1.考生报名前要认真阅读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山西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山西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须知》以及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发布的网报公告。
2.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须在上述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按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报考点以及报考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并按要求填报有关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报考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报考条件,并符合所报考招生单位的有关要求。不符合上述报考条件和要求的不予网上确认。
4.考生要按照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山西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要求选择报考点,凡未按照公告要求选择报考点的,报考点不予网上确认。
5.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同时,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向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申请办理认证材料,务必在招生单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确保网上确认时能够按时提交有关核验材料。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6.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实行实名注册,一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网上报名阶段,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报名信息。报名成功后,如发现确实需要修改信息,考生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可随时修改网上报名的非关键信息;“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报考点”等关键信息修改必须先取消当前有效志愿,重新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再修改报名信息。
7.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在规定日期仍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其他符合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等)的人员,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8.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请意向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准确知悉教育部政策及招生单位要求,确保符合报考条件,在填选“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时请务必正确填选。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0.符合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未按规定申报的考生,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11.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25日22:00)前,以“网上支付”方式按照规定缴纳报考费(请勿重复缴费)。收到缴费成功信息后,方可在规定时间确认网报信息,考生通过确认后报考费不再退还。
按照《山西省物价局 山西省财政厅关于重新核定研究生招生报名考试费标准的通知》(晋价费字[2014]323号),在我省参加硕士研究生初试报名考试费标准为:4科每人次180元,3科每人次135元,2科每人次100元。
注意: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网上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补缴费。
12.报名成功后,考生务必妥善保管并牢记个人的“报名号”和“密码”,避免出现不能网上确认和不能下载打印本人《准考证》等情况发生。
1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14.在山西省高校就读且符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应届考生,须在10月24日前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传以下材料原件彩色扫描件:(1)本人身份证(正反面);(2)加盖生源地省教育厅印章并经考生本人确认签字的《报考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3)学信网学籍在线认证报告。考生成功上传材料后,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将于2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备案,备案通过的考生可选择我省符合条件的报考点进行报名(无需领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名验证码)。考生应确保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如发现材料造假,将取消考生的报考、录取资格。考生如有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0351-4862663。
15.残疾考生如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的,应于报名阶段与报考点、招生单位和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初试科目分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和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